教會主題的再思
教會主題的再思
羅婉玲傳道
按教會的年度主題,2021年及2022年均是「服務社群.見證基督大愛」。2022年即將進入第四季,綜觀這兩年,教會的「雙年度」主題究竟實踐了多少?誠然,這問題的答案是很難量化的,因為「服務社群,見證基督大愛」並不是一個「項目」,也不是一些「活動」,甚至不應是一套「事工」。那麼,這個高掛在大堂的「橫額主題」竟是什麼呢?或許,剛過去的中秋祝福探訪可帶來點點啟示。
今年「中秋探訪」遇上不少困難:探訪人手不足,傳道同工分別染疫,探訪人手更見緊拙,加上疫情反彈,確實每一步都不容易啊!感恩的是,最後一組都順行利安排在中秋節前三天探訪,一位姊妹與我同行,向利東出發探訪三戶。姊妹是在職媽媽,需輪班工作,適逢當日是休假,於是就能一起探訪。第一個家庭是從前補習班學員的母親,照顧家庭很疲累,每日都被家務纏擾著。聽著姊妹與母親的對話,實在很貼地:「家務很多,是做不完的」、「完成了一樣,要欣賞自己喔…」聽著兩位母親的對話,心想:教會也是「一頭家」,也有很多、很多家務,真是做不完的……聽著內心也有點安慰呢^^另一種安慰是發現大家有一個共通點:我們都是「康復者」!大家都分享不同的後遺症狀,突然間,有份很特別的「聯繫感」,因著共同經歷,交流也深入了,「同在」的感覺很奇妙!帶著這份奇妙的感覺,我們向下一戶出發了。
第二戶是一位獨居婆婆,也是「愛.餸飯」的對象。婆婆年過八旬,來港已多年了,雖然「口音」仍重,卻無阻我們的交流。這兩年多,教會有幾位肢體都曾分別探訪婆婆,送上餐劵。最近一位肢體甚至陪伴婆婆到醫院覆診,難怪婆婆「開口埋口」都說香港人「好好心」。從前在內地,從來都沒有人這樣善待她,又說香港人「有文化」,又會讓座……聽著婆婆這番話,我與姊妹四目交投,然後就補充了一句:「因為香港有很多教會嘛……」其實我也不知道這一句補充是否「準確」?
據統計,恆常參與教會崇拜的基督徒佔全港人口約 4.6%,即是說,每 100 個香港人之中,少於 5 人有教會生活,這個微不足道的人口又怎能代表整體香港人呢?所以香港人的「善心善行」與堂會數目的「多寡」也不一定有關聯,而這個微不足道的基督徒人口在「此時此刻」的香港,仍可有作為嗎?
今日(9月25日)下午將舉行兩年一度的「新、舊執事值理交流會」:3位執事將會暫別崗位,1位候任執事即將上任;同樣,7位值理也暫別崗位,換上3位新任值理。簡而言之,2023至2024年度教會共有3位選立執事1及10位值理,這個13人的領袖團隊今日下午將一起尋求明年及後年的教會主題及方向。
自 2019 年起,教會的主題已「反璞歸真」回到「鴨浸使命宣言」,即是活現以上帝國度為中心的教會:
- 凝聚信眾,培訓門徒群體 (建立) 【2019 - 2020】
- 服務社群,見證基督大愛 (服侍) 【2021 - 2022】
- 領人歸主,普世宣揚福音(差傳)
因此按次序,2023-24年將會是「領人歸主」。不知道弟兄姊妹對於「領人歸主」這個主題在「此時此地」的香港社會有何想法和體會呢?若執事及值理們在今日的交流會確定「領人歸主」成為 2023-24 年度的主題,那麼,我們則需認真思考:
➢「領人歸主(X)」與「普世宣揚福音(Y)」之間的關係:
這確是一幅很美麗的「差傳圖畫」,X 與 Y 兩者既是密不可分的,同時也可以有不同的詮釋:
詮釋[1]:若 X 是因,Y 是果,就像鴨浸自 1997 年起的「靖西事工」,或自 2009 年起的「廈門事工」,每年夏季及秋季的訪宣均持續地實踐鴨浸的差傳使命。
詮釋[2]:若 Y 是一個「遠象」,X 就是每個信徒的「使命」,2023 年新任執事為張陳桂好執事(任期為2023-2026年),而仍然在任包括潘桂蓮執事及簡智聰執事(兩位執事任期為2021-2024年),即是 2023-2024年度共3位選立執事。
但不一定在特定的季節才進行,也不一定是香港以外的地區,而是信徒「此時此地」的行動。當然,X 與 Y 之間的關係還有更多的詮釋,這留待各位教會領袖及弟兄姊妹繼續思考及交流。然而,因著今日下午需要確定來年的主題及方向,想藉下圖刺激大家繼續思考:

若是從「領人」及「歸主」兩方面看,我們可延伸更多考量,包括:
- 「領何人?」 (WHO)
- 「怎樣領?」 (H0W)
- 「何時領?」 (WHEN)
- 「在哪兒領?」(WHERE)
而最重要的可能是:
➢ 「為何而領?」(WHY)
圖中所見,除了三個「年度主題」外,不知道大家有否留意「使命宣言」的核心是什麼?原來不論是「領人歸主」、「建立門徒」,或是這兩年來一直實踐的「服侍鄰舍」,原來是離不開一個核心:「上帝國度」,因此,要確定主題之前,也許我們首先要明白「上帝國度」對今天香港基督徒的意義,特別在這個彎曲悖謬的時代,基督徒如何詮釋及踐行「上帝國度」子民的身份相信對於「領人歸主」這個主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或許,教會的「年度主題」所帶動的不再是一些「活動」、「項目」或「事工」,而是弟兄姊妹對信仰的反思,並嘗試跌跌碰碰,卻又實實在在地「活出」我們所相信、所盼望的——「上帝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