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介:《不只是政治:教會如何合宜地參與政治》,賽德(Ronald J.Sider)著,楊淑智、道聲翻譯小組譯。道聲出版社,2015 年。
「雖然我逃避政治,但政治還是會找上門。」香港人過往普遍對政治冷感,但這幾年也禁不住有上述的慨歎。至於本地教會及信徒(尤其是福音派),亦從來鼓吹與政治保持距離,可惜現在這種思維卻遭到教內外批評為「離地」。事實上,政治是涉及所有人的事情,而政治決策無論是好是壞,更會對數十億人的生活產生巨大的衝擊。況且《聖經》記載的不少內容根本就是政治事件,那麼我們有甚麼理據去忽視這方面的問題呢?
本書作者開卷便指出福音派基督徒對政治的看法「奠基於信仰運動的狂熱情感,這也正是強烈塑造福音派的要素。這種政治活動十分民粹,亦即植基於直覺和過於簡化的《聖經》經文根據,而非有系統的反思。」在這種情況下,教會或信徒的立場經常矛盾不一,例如「在攻訐他們不喜歡的政府措施時,福音派會使用類似自由派人士的論點,反對政府絕大部份幫助窮人的計劃……但是當問題從貧窮議題改變為家庭、婚姻的定義、墮胎或色情時,同樣的這一批人卻立刻放棄自由派將個人自由最大化的主張。他們反而強烈敦促政府進行立法,實質限制個人的選擇權。」如此隨意的慌亂行事,結果讓信仰見證落入慘不忍睹的局面,甚至使上帝蒙羞,確實應該引以為戒。
為此作者倡議教會及信徒需要兩個裝備:首先是明智參與政治的系統化方法,其次是足以引導及塑造我們政治思考的穩固《聖經》基礎。至於如何做的詳細討論內容,包括涉及國家、公義、人權、民主與資本主義、人類生命的神聖性、婚姻與家庭、宗教自由、和平與非暴力、環境保護、國際事務等課題(本書四至十二章),就請大家自己透過閱讀去理解及思考。此處只想舉出作者引用重洗派(浸信宗的源頭)主張基督徒政治參與應該有的三個普遍特質來給各位參考:「第一,首要確認認同對象是教會而不是國家,並且不詢問哪些才是國家政治領袖看似正確或可能允許的事,而是要明白基督信仰期待基督徒負起何種義務。第二,基督徒的首要身份是世界公民,而不是某個特定國家的公民。第三,首要關注的焦點是政策及改革將會如何影響最弱勢、最窮的人。」
盼望我們不會丟棄所屬宗派先賢的明訓。另外請記下,基督徒的核心信仰是相信耶穌現在已經是主,兼且是全宇宙的主。所以世間的任何事情都應該依據祂的旨意去面對及處理,而非選擇掩耳盜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