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二月初,隨著教會暫停實體聚會,主日學也要暫時停下來。還記得十二月份的執事會中,有建議開設網課主日學,當時心想:「有多少弟兄姊妹會有意慾參加呢?」「不少神學院或「大型」堂會均開辦了不少高質素的網課主日學,弟兄姊妹已有很多選擇,我們又何需再開辦呢?」
對於教會開設網課主日學,心中總是有很多疑惑,因常有聽聞教育界人士對「網課」的多番控訴,不論是網絡問題、教學成效,以致學生在網絡上的各種「生態」,都令我對網課有不少「保留」,加上不想「人做我做」、「人有我有」的心態,因此,對於教會開設網課主日學,我只觀望,未有行動。
暫停了聚會的教會是份外清靜的。主日早上的教會只有同工,沒有會眾,在辦公室看著《使徒行傳》第七章的結束:第一代執事司提反的殉道叫人傷感之餘,卻隱約感受到初代使徒被聖靈安慰及鼓勵。而到第八章,聖靈果真動工了,並引導另一位執事──腓利遇上來自埃塞俄比亞的太監,一個看似是被猶太律法「雙重拒絕」的外邦人。聖靈的工作豈能被阻止呢?使徒傳道之旅又豈能停下來呢?我們又豈能停止學習主的話語呢?
由觀望轉為行動,於是就思考如何試辦網課主日學了。開設網課主要有幾項困難:
[1] 學員的意願:當時班中已有 8 名學員,只要有一半願意就嘗試開辦。
[2] 網絡穩定性:由於教會網絡「先天不足」,未能支援網課,所以要在家中進行。
[3] 技術支援:感恩班中有位「網絡達人」,課堂中學員若有任何技術疑難均由「達人」解決,我專心講解聖經就是了,實在感恩!
懷著患得患失的心情,逐一邀請 8 位學員,感恩全部均願意嘗試網課,終於去年 12 月 20 日就開始了第一課。
各人每主日早上 9:30 就安坐家中繼續漫遊《使徒行傳》,也成為了疫情期間弟兄姊妹彼此「見面」及交流的珍貴時刻,而後期也有新學員加入,最驚喜是身在廈門的姊妹也能間中「翻」來上課,疫情下能見面,彼此代禱,實在彌足珍貴呢!
網課也有其限制,每次不能講解太多經文,並且必須加入地圖解說,畢竟《使徒行傳》最多的就是宣教地點。然而,主日學最重要並不是導師的講解,而是弟兄姊妹的分享。最深刻的一課是第 11 章關於安提阿教會的特質,各人很自然地也分享了鴨浸的特質。弟兄姊妹都是資深的會友,在鴨浸的日子動輒都三、四十年,不過,最重要的分享還是大家對鴨浸「未來的願景」。。。

由昔日使徒在敘利亞省建立的安提阿教會,到主後二千多年的今日:『要成為怎樣的教會?』是每一代跟隨主的門徒要認真面對的課題。
若是弟兄姊妹有心志一起探討以上課題,歡迎大家隨時加入【使徒繼續漫遊】,在餘下的第 15 章至 28 章與初代教會的使徒,並隨著聖靈的引導一起漫遊:)
【後記】
隨著 4 月 4 日恢復實體聚會,主日各服侍崗位均有大量需要:一位學員要教授長者主日學,另一位則要負責「1 對 1」的慕道班,因此班中就少了兩位學員。原來能夠參加主日學絕非必然啊!此刻,突然懷念每主日網課的早上,弟兄姊妹心無旁鶩,只渴慕主話語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