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星期,有幾天太陽特別猛烈,而太陽最猛烈的其中兩天,感謝弟兄姊妹同行,在酷熱天氣之下,一起派送餐劵到區內的長者家中。
星期二下午與同行的姊妹,探訪了利東邨 4 戶長者,除了一戶之外,其餘 3 戶都是獨居的婆婆。因著 6 月份的端午探訪,同行的姊妹已認識了婆婆,所以今次再探,感覺份外親切呢!一直以來,姊妹都是資深的探訪隊員,即使帶著口罩,也掩蓋不了姊妹溫柔又喜樂的眼神,因為是次探訪是代表教會藉著餐劵去關懷和問候長者們。是的,餐券是形式,關懷是目的,探訪就是如此簡單,願主悅納教會的服侍。
其中一位探望的獨居婆婆,九十多歲,聽力嚴重衰退,每次傾談都要在她耳邊大聲呼喊,我和姊妹就輪流呼喊,同行實在太重要喔:) 婆婆給我們看她右手的手背,原來長了一個大膿瘡,看了醫生,但也不知道膿瘡是怎樣長出來的,大膿瘡雖然逐漸消退了,但仍然影響婆婆的日常生活,因為不能沾水。姊妹很細心問婆婆:「那麼沖涼怎辦呢?」她說:「我用個膠袋套住隻右手,就唔會入水啦…」婆婆說來也帶點自豪呢!於是姊妹和我都豎起姆指,大讚婆婆聰明又醒目,本來眉頭深鎖的婆婆終於展露笑容了。最後,姊妹為婆婆祈禱,在她耳邊,大聲地呼求主,求主賜下平安,保守婆婆的起居生活,最後我們大聲地、同心地同喊:「阿們!」
另一位同層的婆婆,八十多歲,也是獨居的。這位婆婆可算是在探訪名單中最健壯的一位:她既沒有「三高」,也不用覆診,亦不需要每天吃藥,姊妹和我都帶著羨慕的眼神,留心細聽婆婆的養生之道。原來婆婆每天大清早就晨運,不是在附近公園走動那種,而是每早晨登上「玉.桂.山」,在山上呼吸新鮮空氣,又與晨運友伴閒聊一番。每天登山兩小時,日子有功,相信婆婆強健的體魄就是這樣煉成的。若是雨天,婆婆就與友伴上茶樓聊天,總之晴天、雨天,婆婆都有朋友相伴,或許養生之道就是早睡早起、勤做運動、飲食節制、友伴同行… 聽著也為婆婆感恩,因為她已得著「養生之道」。盼望有一天,婆婆也能找著「永生之道」,求主恩待婆婆!
聽罷「養生之道」,我們就轉到另一戶,也是獨居的婆婆。原本婆婆在內地居住,早年來港照顧患病的母親,但數年前,母親離世了,婆婆就獨居在現時的單位。婆婆身體不好,眼疾尤其嚴重,探訪期間眼水經常流出來,雙眼也模糊不清。探訪期間,有另一位婆婆送來一瓶眼藥水,原來是婆婆的姑姐,也住同一大廈,我們彼此介紹之後,我就多問一句:「你自己住嗎?」原來又是一位獨居長者,早年丈夫離開了,子女也不在身邊,「教會有一些餐劵,下次帶一些給你,好嗎?」婆婆表達感謝,也歡迎教會探訪。下次送餐劵時,相信又會聆聽到另一個生命故事。
將要離開之際,收到另一組探訪隊的來電,原來姊妹和弟兄已完成探訪,在大堂遇到一位他們曾探訪的對象,也是一位獨居婆婆,原來她剛覆診,由復康巴士送回來,他們仨就在大堂相遇了。大堂沒有冷氣,只有微弱的風扇,空氣雖然有點「翳焗」,卻沒有影響大家聊天的興緻,婆婆不良於行,於是就在大堂的椅子坐下來,婆婆向我們訴說她的病情,由頭到腳,各種不適,婆婆念念有詞… 身旁的弟兄聽著,也向婆婆分享他近來做手術的經歷,原來探訪就是彼此訴說、彼此聆聽……願教會繼續聆聽、繼續明白每位婆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