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七月,執事會建議為教會明年六十周年成立籌委會,感恩各位部長均樂意接受邀請,而第一次籌委會議亦於 8 月底順利召開了。
會議上,各成員先分享對「鴨浸登陸」的感想,當中包括很多回憶:為何返鴨浸、在鴨浸的成長片段、在鴨浸學習事奉的點滴、對鴨浸的期望……當中感受到各籌委成員對鴨浸的「肉緊」。成員中有從小就跟爸媽在這裡聚會的,也有在中學生年代跟朋輩來聚會的,在鴨浸經歷了多個寒暑,大家都視鴨浸為「第二個家」,也想為這個家付出。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表達:在鴨浸經歷了好幾次堂慶周年紀念,但擔任籌委成員卻是第一次。其實我也是呢^^
今年是我受浸的三十周年。1991 年 3 月 31 日是復活主日,也是我受浸加入鴨浸的紀念日。時間過得實在太快了,屈指一算,原來我已在「這個家」渡過了 30 周年、40 周年以及 50 周年金禧紀念,而明年 2022 就是六十周年鑽禧了。
(1992 年) ~ 受浸後的新葡
對 30 周年最深刻是堂慶的標誌,也就是現時主日程序表上見到的。一個十架字由「四條魚」組成:左面、右面及上面「三條魚」合共代表「三十年」,而下面「游上去」的魚代表教會逐漸邁向四十年,這個解說是當年聽傳道同工介紹的。相信設計堂慶標誌的姊妹也想不到當年的設計現已成為了鴨浸的 icon(圖標)。
是的,不少弟兄姊妹多年來為這個家都默默地付出了,有些就如 ICON 般是「看得見」的,但有更多的付出卻是「看不見」的,不過,深信天父必定清楚「看見」各人多年來忠心的付出和擺上。
(2002 年) ~ 被工作淹沒的生命
40 周年的堂慶對我而言是模糊的。
還記得當時在學校開始承擔學生輔導的職份,除了日常的教學之外,晚間也要進修,所以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十分抽離教會,除了主日崇拜之外,再沒有空間參與其他聚會,也沒有團契生活,更加沒有關心「家」的需要,每主日都是匆匆忙忙的來,匆匆忙忙的去… 就連拍攝 40 周年堂慶合照當日,也因為「來去」太匆忙而錯過了,現在回想起來,也覺得有點可惜呢!
(2012 年) ~ 被祝福的新手導師
50 周年,我剛成為青少年部長。印象最深刻是那頓聖誕暨金禧聚餐,重點當然不在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而是聚餐中的各項分享環節,壓軸分享是由青少年人一起獻唱《陪我成長》「沒法抓緊光陰片刻分秒,沒法猜測身邊聚合散離…」歌詞到了今天竟如斯「貼地」。獻唱的有千禧後的初中生、有 90 後的大專生,也有 80 後的初職團友,願副歌:「祈求主記念祝福這段、這段情誼不變…」仍留在眾弟兄姊妹心中。
10 年前的中學生如今已大學畢業了,而當年的初職如今已成家立室,也有姊妹初為人母。鴨浸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但在信仰路上,我們要傳承的是什麼呢?
明年鴨浸「登陸」時,盼望每位家庭成員都仰望我們的「一家之主」,在這彎曲悖謬的大時代一起尋求從上而來的異象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