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趟「靖西之行」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想看看教會多年來在靖西的差傳事工。一直以來,差傳部每年都定期探訪靖西教會,但這麼年來,由於工作關係,我始終未能參與其中,直到今年神學畢業,踏上了牧職之路,我終於可以成行了。
「看差傳」
「靖西」這個名字既熟識又陌生。多年來,從差傳部的分享得知,靖西是一個十分偏遠的地區,交通極不方便。不過,今次到訪靖西卻令我有另一番體會,原以為是「落後」、「貧瘠」的山區,但到埗之際,眼前入夜的靖西,原來是夜色璀燦,十分繁華,也許是因著近年「發展就是硬道理」的緣故,靖西已由「縣」升格成為「市」。
靖西教會在當地可如何為主作見證?教會在當地又是一個怎樣的信仰群體?而教會肢體的關係又是怎樣的?我想這一連串的問題不單是向靖西教會的提問,而是每一所奉耶穌基督之名建立的教會都要回答的問題,我們的教會也當然要認真地面對這些既是差傳,也是牧養的問題。畢竟,「差傳」與「牧養」是不能分割的。牧養是為了差傳,差傳也不能缺少牧養。「差傳」與「牧養」應如何實踐?如何承傳?這一連串的提問,唯有仰望在上的大牧者向我們揭示祂對靖西、對鴨浸的心意。
「看團隊」
「房角石」、「柴宣」、「鴨浸」這個事奉團隊多年來也一起走在靖西路上,能將一所機構和兩間教會每年定期維繫在一起,相信是源於對靖西肢體和受助學生的「一份情」。就是這一份情,將各人拉近了。參與的弟兄姊妹又樂意獻上自己微小的力量,在不同的崗位上服事主、服事人,不論是運送物資、探訪、義診、代禱、見證、教導等,崗位無分輕重、優次,我只看到各人忠心地服事和擺上,為要讓靖西的肢體和受助學生得益處。這麼多年來,靖西教會與這個事奉團隊已建立了一份主內肢體的情誼,然而,這份深厚的情誼將如何延續下去呢?
「看自己」
今次旅程,天父不單要我「看差傳」、「看團隊」,也要「看自己」的事奉生命。十一月一日,我在鴨浸踏上了牧職之路。翌日早上,我帶著軟弱的身軀向靖西出發了。由於患上流感,且有發燒、喉痛、咳嗽,整天帶上口罩,最後還滋長了一顆唇蒼,可以說,所有「不利」講道的因素都同時齊集在我身上,霎時間,不禁要問天父:「孩子仍可以在主日為祢宣講嗎?」經歷了首兩天疲備的行程,到第三天,終於我投降了!感激同行弟兄帶備了抗生素,服藥之後,我在賓館裡沉睡了一整天,到了周六早上,終於退燒了!
靠著主的恩典和憐憫,在靖西教會,我終於宣講了在牧職路上的第一篇道。感謝天父讓我上了深刻而寶貴的一課!我必須接受自己的軟弱和限制,事奉原不能勉強,更不能逞強。能夠事奉,全是恩典!
今趟「靖西之行」原本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想「看差傳」,但天父卻要我謙卑地「看團隊」、「看自己」,然而,最重要的,還是要專心「看上主」對教會的心意與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