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教會的團契,大部份都是以聖經人物冠名的,當中有主耶穌呼召的第一個門徒「安德烈」、也有他的哥哥「彼得」(約一40-42),不知道「安德烈團」和「彼得團」的冠名是否有著特殊的意義呢?不過,對於另外兩個團契:「保羅」和「提摩太」,經歷了上主日的團契聚會後,當提摩太遇上保羅,我深深體會到「提摩太」是何等被「保羅」關懷和愛護。
上主日的提摩太團跟保羅團在同一天舉行聚會,其實每次聚會令我最苦惱的不是團契的主題內容,而是午膳的安排。提摩太聚會是在青崇之後,而當日團契之後,恰巧又有廈門短宣的特別會議,因此,聚會的時間非常緊湊。前一天的黃昏時份,正當我仍在惆悵要訂購「X 記」還是「Y 記」的外買時,保羅團的一位姊妹剛巧到青少年室跟我閒聊幾句。原來姊妹已為翌日保羅團的聚會預訂了兩個盤菜,善解人意的姊妹知道我的難處,就義不容辭地為提摩太即時加訂了一個小盤菜,實在太感激了!姊妹還主動提出要為提摩太「煮些白飯」和「烚些青菜」,盤菜加上白飯和青菜,實在太豐富了!
翌日早上,眼見姊妹為團契聚會忙得團團轉,我也不敢打擾她。青崇聚會後,姊妹告訴我,盤菜已送到,白飯也煮好了,我跟姊妹說:「幾碗白飯就夠了,提摩太人數不多啊!」姊妹竟然說:「整個『飯煲』都是給你們的。。。」頓時,我就明白到什麼是超過我「所想所求」!一個精緻又豐盛的盤菜,加上熱騰騰的白飯,還有新鮮的青菜,這一頓豐富午膳,不單讓「提摩太」品嚐了盤菜的傳統風味,更令「提摩太」感受到「保羅」的關顧和愛護。
對於「保羅團」冠名的由來,其實我所知不多,但根據一些前輩提供的資料,「保羅團」的前身是「成助」,後來就取名「保羅團」,而「保羅團友」給我的印象都是成熟、穩重的,他們對信仰都是有所追求,當中對教會更所有承擔。雖未能確定「保羅團」何時正式成立,但相信已有一段日子了,而提摩太團的成立,相對卻是十分幼嫩。
提摩太團的前身是「大專團」,但隨著團友仔的成長,當年的大專生已陸續畢業,進入職場了。有見及此,大專團於2015年10月11日的團契周會中,各人集思廣益,最後一位團友仔提出:「係咪有句聖經話。。。咩。。唔好小看年輕呀。。」是的,「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 從此之後,大專團就正式取名「提摩太團」了,而團友包括8位大專生和6位初職團友。正如在本年度1月1日的發光禮中也有提及,「提摩太」是成年部中最年輕的團契,極之需要教會的長輩去關心和守護他們的成長。畢竟,進入大專及職場是人生兩個極之重要的階段,因為團友仔的價值觀在此等階段正正面對最大的衝擊和挑戰,在信仰路上也面對不同程度上的掙扎。
感恩經歷了上主日的團契聚會,原來「提摩太遇上保羅」,就是一頓豐盛的筵席,為被關懷的「提摩太」感恩,更為願意主動付出的「保羅」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