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浸信會傳統,一切事情都必須提交會友大會(我們慣常稱呼的月會)討論通過,才能執行,以彰顯眾人皆祭司的精神。姑勿論上述理解是否正確,但在實際運作上卻存在問題,原因是大部份會眾並不經常出席會議。結果涉及教會的所有事情,無論大小、重要不重要,許多時候都是在「小貓三四隻」的情況下作決定。如此弔詭的景象(少數幾個人通過卻代表全體同意)實在非常荒謬,也不符合起初設立這種體制的構想。至於改善的辦法,就只能期望大家願意積極參與。今天崇拜後將會召開 2017 年的第一次月會(為了減省開會次數,其實鴨浸的會友大會是雙月會),當中要討論的事項包括有「會址維修保養及發展小組」用了一年時間探討後,所提交之報告。究竟這座建築物的前景要如何處理,難道與各位沒有關係?另外今年是教會建堂五十五週年,早前成立的慶典籌委會也有一些建議,需要徵求大家的意見。還有就是斜坡工程的龐大費用開支,也想弟兄姊妹關注。以上種種,盼望除了有你的代禱之外,也會實際投身參與決策,甚至在未來協助推動或執行。
與此同時,鴨浸與工福協作的好鄰舍天地已經踏入第十一個年頭,又屆考慮未來取向的時候了。過去多年,我們實在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檢討反省,然後決定前面的方針。然而無論定下任何計劃,倘若欠缺鴨浸弟兄姊妹的恆常參與,這項事工便只會變成純粹的社會服務工作,無法達成原本希望透過與學員建立友誼關係,再滲透福音信息的目標。因此,同樣盼望你在為好鄰舍天地的事工代禱之餘,也抽些時候參與其中的活動。
去年尾地鐵通車,大家從此出入方便快捷,消除了交通擠塞之苦。不過,便利自然帶來了社區的急促轉變,令不少街鋪倒閉或轉型,而跑來觀光趁熱鬧的人也不少。教會在面對這種新處境下,如何努力服侍坊眾,並且忠心在他們中間呈現上帝國度的生命模式,是值得我們整體去思考的題目。祈望大家繼續在組織社區服侍、聯絡關心街坊、傳講及見證福音等工作上出謀獻策,並且同心在禱告中把彼此手所作的工交托上帝,讓祂引領我們往前行,成為周圍眾人的祝福。
最後,請弟兄姊妹持久記念其它肢體(特別是那些無法回來聚會)的需要,不單為他們禱告,也送上問候關懷。假如你認為自己在此方面的事奉仍有進步空間,在此誠意邀請參與不久之後舉行的訓練班,裝備自己,為主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