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六晚,我與家人慶生飯聚之後,就趕緊返教會出席一個會議。一路上,看著手機群組的信息,有成員發出了會議的議程讓各人參考,另一成員問:「印咗未?未印我可以喺教會幫手印…」 發出議程的回應:「我地環保 d 就咁睇 (在手機上) …」 大家都踴躍回應:「Okok」、「好!」
會議開始前,終於趕及到達青少年室,以為自己是第一個,誰知另一位成員早已到達,並悠閒地品嚐他的杯麵,其他成員都陸續到達了。一位成員從一個環保袋中抽出了大大小小的玻璃杯,杯中盛載的是她親手做的奶凍甜品,她還帶備了輕便支裝煉奶,以便滿足一些喜歡「超甜奶凍」的成員,於是各人帶著甜絲絲的眼神覬覦著奶凍,會議也隨即開始了…到底這是什麼會議呢?
回想今年 1 月初,在青少年部會中,導師們開始探討成立中學生團契職員會的可能性,而各導師對此議案均十分支持。自從上一屆(2014-2015)職員會卸任之後,這幾年來,一直再沒有職員會了,因此中學生團契的週會內容大都是由導師主導,缺少了讓團友參與策劃的機會,長此下去,對各團友的成長也不理想。其實團契就如一個大家庭,家庭成員願意承擔「家務」是重要的,也是必須的,因為這個大家庭本來就是屬於每一位家庭成員,而不是屬於成人導師。
為了讓團友仔明白聖經對於服事群體的教導,在一次青崇聚會,講員分享了《使徒行傳》6章1-7節,又勉勵團友仔為自己服事的心志禱告,學習在團契中服事。感謝各導師的配搭,經過了數星期的提名、諮詢及確認程序,感恩最終有七位團友願意成為新一屆的職員。然而,職員會剛成立之際,第一個問題就出現了。七個職位中,有一個是「文書」負責會議記錄,但各候任職員對此崗位均表示沒有信心。誠然,「文書」這個崗位對充滿創意的少年人來說,實在是比較刻板和沉悶的,但文書也總要有人負責的。最後,各候任職員商量之後,決定每次會議由各職員輪流擔任文書。
上星期六晚上是第一次的團契職員會,團長既是會議的主席,同時也兼任文書,各職員都熱烈地討論各項議程,又樂意分擔工作,經過兩小時的商討,終於確定了下半年的團契週會主題,當中既有信仰與生活的結合,也有聯誼活動。藉著不同聚會,盼望中學生團契能夠成為眾弟兄姊妹在信仰路上一個「屬靈補給站」,為大家的信仰生活注入活力和動力,而動力的源頭當然是來自我們的三一上主。在信仰的漫漫長路上,眾弟兄姊妹的步伐或會有所不同:有人較快,有人較慢;有人在前,有人在後。或者「前、後、快、慢」都不是大問題,最大的考驗是:「走在這條信仰路上的眾弟兄姊妹,是否能夠彼此等候、彼此守望、又甘心樂意地彼此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