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餸飯」現時服侍的對象約有 70 戶,超過一半是好鄰舍轉介的家庭(見下表顯示的地點),在第四期的對象中,約有 40 戶是的經好鄰舍認識的家庭,只有5至6戶是大街居民 (見下表綠色欄),佔16%,而超過 80% 是利東邨和鴨脷洲邨(西邨)的居民。

因此,雖然「好鄰舍天地」座落在大街的鴨浸之內,過去十多年,大多數所認識和接觸的街坊卻不是大街的居民,或者這也說明了「好鄰舍天地」提供的主要服務:包括再培訓課程及職業配對、婦女興趣班、「食物銀行」、短期食物支援等,或許不完全是大街居民最需要的,至於大街居民的需要是什麼,需留待日後再探討,而目前教會要思考的是「如何」及「為何」延續「愛.餸飯」這項服侍。
【HOW】「如何」延續事工? (暫定四月至五月份)
由四月份開始,除了原先東、西邨兩餸飯店的餐劵外(今期會印製 240 張餐劵,維持每張 25 元,而飯店實收每張 23元),教會亦同時協助印製由會友贊助的兩間大街食肆的餐劵,合共 465 張(每張面值45 元),此贊助之舉暫定為兩個月,並會定時作出檢討。
畢竟,大街的食肆對於居住東邨及西邨的長者來說,是一段不短的路程──曾聽過東邨的長者訴說,由於不良於行,若是要到大街的診所覆診,她會搭 37 號小巴,而這路線的小巴,據聞是每半小時才有一班車。有見及此,領取兩間大街食肆餐劵的對象,大概不會是長者,而是約 40 戶非長者的東、西邨家庭(見上表黃色欄);而居住在東、西邨約 30 戶的長者則繼續由義工將「兩餸飯劵」送到他們手上。
【WHY】「為何」延續事工? (其實 why 遠比 how 重要)
說到底「愛.餸飯」的本質,既不是「飯」,也不是「餸」,而是「愛」,因此,教會如何向受惠家庭「表達愛」才是最重要,當然這是一個十分巨大的課題,或許最直接、最恰當就是從聖經的教導開始,2021-2022 年教會的主題是:
「服務社群,見證基督大愛」,這也是鴨浸的使命宣言。1
關於主題的第一部份:「服務社群」,相信即使是沒有宗教信仰的團體,甚或是商業機構也會盡力實踐的,而很多公司或集團的口號正正就是「XY 精神,服務社群」,公司/集團去實踐「服務社群」的精神可有著千百種理由。不過,按我們教會的主題,「服務社群」唯一的理由就是:「見證基督大愛」。
因此,教會在未來的關懷行動上,不論是送「飯劵」或是「湯劵」(去年南區節慶的祝福包內確是送湯劵的),在這些「送劵」行動的背後,盼望我們不為別的,只為見證基督大愛,但基督的大愛怎能透過這些「劵」去呈現呢?或者,我們要先明白耶穌基督是如何向人表達愛,因此,伴隨著「服務社群,見證基督大愛」的主題經文是《馬太福音》9 章 35 至 36 節: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以上金句,相信我們都不會陌生,這金句或許也曾鼓勵過我們,而這金句之前的記載(8:1-9:34),並之後的吩咐(10:1-15)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充分呈現了昔日主耶穌在世的榜樣與囑咐。
1 鴨浸使命宣言如下,見本年度教會年報(頁 7):
活現以上帝國度為中心的教會:
- 凝聚信眾,培訓門徒群體 (2019-2020)
- 服務社群,見證基督大愛 (2021-2022)
- 領人歸主,普世宣揚福音 (202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