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多星期前來港擔任香港浸信會神學院白箴士講座講員的韋爾斯(Samuel Wells)在其著作《為公共崇拜設定禱文》(Crafting Prayers for PublicWorship)中,指出帶領聚會的人在代禱時要注意四個問題。首先是要搞清受苦與罪的分別。承認過犯是懺悔禱告要解決的事情,但代禱只觸及傷痛及悲哀,而不應直接處理罪行。換言之就算明知當事人有錯,我們為他代禱時也無須提及。其次要謹記代禱絕對不能等同宣講,更加不是道德教誨的場所。代禱者最忌是長篇大論,加入自己個人感受的分享或意見,而忘記了原來替人向上帝呼求的角色。第三是禱告內容不應與信經或教條混淆。背誦或朗讀經文當然是公共崇拜程序的重要一環,卻代禱卻不用刻意把它們放入其中。最後亦最重要的是代禱並非報告,所以若把許多的細節娓娓道來,唯恐聽的人及上帝不知事情始末,結果只會讓人厭煩。
反過來說,韋爾斯認為代禱其實映照出人類作為受造之物的特性,我們在無數的事情面前顯得無能為力,甚至連如何去祈求也不曉得。正是在這樣惶恐的心境驅使下,我們來到上帝面前,將記念的人及事放在這位創造主手裡,讓祂親自撫恤安慰、回應賜恩。代禱就是如此簡單的交托,也應如實反映我們的限制。
這個月我們群體中間有人安息主懷,有人進行手術,有人繼續經歷病痛的煎熬。請紀念鄧蘭佩姊妹的家人,祈求上帝保守他們度過這段悲慟的日子,也願安息禮成為未認識耶穌的親人一個體驗信仰的途徑。陳何根彩姊妹剛完成手術,我們需要繼續記念她,以及鄭美娜姑娘、林羅桂香師母和林少珍姊妹的康復及跟進治療情況。
對於在學的兒童及青少年人,一年的學習光陰差不多過了三份二,課業的要求和壓力不斷加重。請為他們身體與心靈的健康成長代禱,盼望上帝引導他們除了在知識上增長,也在生活上察覺信仰的實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幾位應屆中學文憑試考生,盼望上帝的力量常與他們及整個家庭同在。雖然距離暑假還有三個多月,但不少暑期活動需要在此時開始籌備。差傳部每年前往廈門的服侍工作定在七月尾出發,今年較突破的地方是有鄰近教會信徒隨行。請記念行程的各項安排、與當地同工的配搭,以及所接觸孩童及其家長的需要。也為參與策劃的弟兄姊妹代禱,求上帝給我們一顆謙卑敏銳的心腸。另外,兒童部與好鄰舍天地合作的兒童暑期活動,無論是內容設計、人手編排及管理上都需要大家在禱告中記念,願上帝補充我們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