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詩集《青年聖歌》的譯者及編輯何統雄先生日前(2015年2月9日)在加拿大多倫多安息主懷,享年九十五歲。何先生曾經是宣道出版社出版部主任,也是《生命聖詩》總編輯,可算是為華人基督教聖樂帶來深遠影響的一代人物。
今日的年輕一代信徒可能對《青年聖歌》非常陌生,但對參與教會聚會年資有二十年以上的人來說,它卻是一種集體的回憶。《青年聖歌》原來的安排是每編譯滿五十首詩歌便出單行本,結果一共出了十二集。後來由於大受歡迎,於是出版社便決定把每四集共二百首結合成為綜合本,並且配用不同顏色的封面以作識別,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見的《藍青》(1~4集)、《紅青》(5~8集)及《綠青》(9~12集)。
個人因為自幼便參與浸信會聚會,印象中常用的詩集是《頌主新歌》(因為是自己宗派的浸信會出版社編輯),後來有機會接觸《青年聖歌》,發覺兩者雖然有重疊的地方,但卻也有不少詩歌是各自獨有的。當年在鴨浸崇拜中,會眾普遍使用的詩集是《頌主新歌》,然而詩班獻詩及團契聚會,我們也選取了不少來自《藍青》及《紅青》的詩歌(《綠青》因為是最遲出版,我記憶中使用頻率較前兩本少,若有錯誤,請同輩指正)。當中的感覺是《青年聖歌》的風格較為寬闊,除了傳統那些嚴謹沉實,令人肅然起敬的聖詩,例如〈聖哉、聖哉、聖哉〉和〈榮耀歸於真神〉之外,也有不少輕快的新穎曲目,好像〈耶穌是一位奇妙救主〉及〈為何我要歌頌耶穌〉,還有就是可以抒發情懷的〈愛就是〉與〈基列的乳香〉,甚至是短歌〈我的燈需要油〉、〈人人都應該知道〉等。與此同時,《青年聖歌》的題材也非常廣泛,包括有讚頌、安慰、呼召、禱告、奉獻、事奉各方面,真可算是內容豐富。所以無論你在任何處境下,都能夠在其中找到適合的詩歌。
百多首詩歌中,每個人總會有某些特別深刻或喜愛的作品。對我來說,《藍青》73首〈在花園裡〉具有平伏心情的撫恤功效,120首〈我寧願有耶穌〉就最能表達自己對耶穌基督的信靠,而《紅青》122首〈我知誰掌管明天〉亦是鼓勵個人帶著盼望去努力生活的巨大動力。另外諸如〈谷中百合花〉、〈耶穌,沙崙玫瑰〉、〈永遠的膀臂〉及〈像榮美川流〉等優雅的比喻,也實在令人在咏唱的同時,腦海中自然浮現無窮的想象空間。
每一代信徒可能都會有他們所認同的歌曲,無論你是屬於《青年聖歌》,還是來自台灣的《基督是主》,或是本土的《齊唱新歌》年代,甚至是近年的敬拜短詩。盼望我們皆能藉著它們彼此勉勵,把榮耀歸給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