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合團聚會開始之前,成年部長祈禱時說:「……今日聚會的弟兄姊妹由 18 歲到 80 歲……願主帶領這個《55 周年之後》的合團聚會……」
是的,合團聚會就是這樣的一幅圖畫:參加者約有 50 人,當中包括最成熟、穩重的摩西團,有屬於「高青」1 的保羅團和以賽亞團,也有屬於「奮青」2 的彼得團,而聚會的負責人是「堅青」3約瑟團,以及「小鮮肉」4提摩太團。
藉著成年部的邀請,約瑟和提摩太兩個年青團契可以有機會首次携手合作。兩個團契的團友絕大部份都是 90 年代出生的信徒第二代,在信仰路上他們各有不同的體會,當中也有慕道者。無論如何,鴨浸的年青人能夠為著今次服侍而走在一起,實在感恩。
聚會最後一個環節是邀請在場的弟兄姊妹分享「對鴨浸的願景」,十分欣賞兩位主持人的彼此配搭:一位「高青」和一片「小鮮肉」── 「燕瘦環肥」走在一起就看到上主創造的多元性!以下嘗試將當日弟兄姊妹對鴨浸的願景略為整理及歸納,好讓大家彼此勉勵!
一、關於肢體關係
- 兩位「高青」姊妹分別分享到雖然她們搬離南區已有多年,但每主日仍然堅持返鴨浸一起崇拜,只是因為捨不得這個家,也是因為一份情,甚願大家都能彼此包容,珍惜這個家!
- 另一位「高青」姊妹分享她的近況,坦誠地告訴大家近來少返教會的原因,欣賞姊妹的勇氣,我想這份勇氣是源自一份信任。
- 一位「堅青」姊妹分享了她參加團契第 10 個年頭的感受,回想當年加入團契,源自一個邀請,姊妹盼望教會肢體不論什麼年紀,都能繼續互相關心,彼此關顧。
二、關於信仰成長
- 一位「奮青」(但不屬彼得團)提及崇拜程序表上的一個小改動──關於預告「下主日崇拜講道的經文」──目的是讓會眾可預早閱讀講道經文,「奮青」因此盼望會眾能對聖經更加重視。重視「神的話」其實由一小步開始,生命的改變也是由「神的話」開始。
- 一片「小鮮肉」盼望從成熟的肢體身上學習,學習他們過去及現在如何在教會承擔,更願成熟的肢體成為下一代在信仰路上的榜樣。
- 另一片「小鮮肉」認為教會的「硬件」包括建築物的維修和保養,固然重要,因為容易「被看見」;但「看不見」的「軟件」,即是信徒的生命內涵更為重要。「小鮮肉」盼望弟兄姊妹在信仰上一起成長,重點不是人數增長,而是信仰生命的成長。
三、關於配搭服侍
一位「高青」弟兄深深明白和體會一眾「堅青」的難處和掙扎,知道他們剛在職場上起步,並且也要建立自己的家庭,需要很多時間和空間去適應,因而鼓勵會眾多體諒及多關心。同時,弟兄也盼望是一眾「高青」肢體在各自的恩賜上發揮所長,服侍教會。服侍不一定是「口傳福音」,而是彼此建立、造就。
「55 周年之後……」合團聚會結束了,然而弟兄姊妹在所屬的團契或小組恆常地彼此分享、勉勵、代禱……才是「細水長流」的團契生活,也許這也是鴨浸「邁向 60 周年」的願景之一。

1 「高」者,表示要開始注意「三高」的問題,包血壓、脂肪、膽固醇喔^^
2 「奮」者,在職場上,仍然有心有力,奮發向上者。
3 「堅」者,真正的意思。
4 「小鮮肉」的定義在網絡上眾說紛紜,大概是指幼嫩、單純、初出茅廬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