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 最新消息
  • 認識我們 
    • 我們的故事
    • 我們的認信
    • 我們的團隊
    • 鴨浸主題曲
    • 鴨浸明信片
  • 參與我們 
    • 聚會時間
    • 講道信息
    • 文章分享
  • 網上連結 
    • 屬靈資源
    • 支持機構
  • 聯絡我們
  • …  
    • 最新消息
    • 認識我們 
      • 我們的故事
      • 我們的認信
      • 我們的團隊
      • 鴨浸主題曲
      • 鴨浸明信片
    • 參與我們 
      • 聚會時間
      • 講道信息
      • 文章分享
    • 網上連結 
      • 屬靈資源
      • 支持機構
    • 聯絡我們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 最新消息
    • 認識我們 
      • 我們的故事
      • 我們的認信
      • 我們的團隊
      • 鴨浸主題曲
      • 鴨浸明信片
    • 參與我們 
      • 聚會時間
      • 講道信息
      • 文章分享
    • 網上連結 
      • 屬靈資源
      • 支持機構
    • 聯絡我們
    • …  
      • 最新消息
      • 認識我們 
        • 我們的故事
        • 我們的認信
        • 我們的團隊
        • 鴨浸主題曲
        • 鴨浸明信片
      • 參與我們 
        • 聚會時間
        • 講道信息
        • 文章分享
      • 網上連結 
        • 屬靈資源
        • 支持機構
      • 聯絡我們
      broken image

      顛覆世界的心腸

      區紹賢傳道

      · 牧者分享

      《路加福音》二十章 9~19 節敘述了一個關於兇惡園戶的故事,閱讀者很容易會誤認當中那些兇惡的園戶,以及被耶穌引伸比喻去批評的文士和祭司,是指不信者、異教信徒或叛教人士。我們都衷心盼望這段經文譴責的只是他人而不是自己。然而撫心自問,我們這些口稱跟隨耶穌,樂意作他門徒的人,會不會也是充滿著暴力傾向,甚至喜歡施行暴力的惡者。就算許多時候我們會推説世間罪行不是經由個人出手做成,但其實只要抱著明哲保身的心態,往往對身邊惡行坐視不理,任由弱者受害,根本亦與施暴者無異。無論是在家庭、工作場所、朋友圈子、社會組織,或者教會內,倘若我們不斷把世界流行價值觀所鼓吹的以暴易暴,只求自己好處而不管他人死活,甚至強調做事要先下手為強,或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想法付諸實行,難道不是在施行暴力嗎?

      然而那位甘心犧牲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卻以捨棄一切,甚至連生命也付出的代價來向大家顯示事情可以出現的另一面。在世上生活的最後一夜,耶穌聚集門徒在身旁,繼續嘗試把自己將要被暴力迫害、鞭打及釘死的結局解釋給他們聽,儘管這批人仍然一知半解。那一刻耶穌拿起餅來,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接下來他拿起杯說:「這是我的血,為你們流出的。」弟兄姊妹,為什麼救主耶穌基督竟然選擇用這種貌似軟弱無奈的方式去展現他的權能呢?他明明可以使用更加威武、有效率的途徑來證明自己值得人景仰。為甚麼他偏偏要這樣做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他要讓這個崇尚暴力的世界感到羞愧。當世人自以為可以操縱一切,建立個人威望的時候,耶穌基督卻以屬於天國的另類價值觀來諷刺他們的狂妄。

      在一場世界各大宗教對話的國際會議上,有位伊斯蘭教士發言時辯稱真正的伊斯蘭信仰是相當和平寛容的。跟著他舉出一個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說法。原來根據《可蘭經》,倘若某位不信者攻擊伊斯蘭信徒,其他弟兄是有責任及義務去懲罰那些敵人。至於在信仰上同出一源的猶太人,雖然在教義上如今彼此存在分歧,但因為是弟兄,所以先知穆罕默德仍然吩咐要站在他們那邊,合力對付襲擊者。申論完畢,這時坐在旁邊的猶太教拉比點頭表示讚賞。按照次序,接著發言的是一位基督教神學家,他溫柔地說:「我也期望耶穌曾經作過這種教導。我絕對能夠為個人想懲罰的對象列出一份頗長的名單,甚至部分人我更加想殺死他們。但不幸地,耶穌不想我這麼做,他甚至在我們意圖拿起刀劍去保護他的時候,竟然還加以阻止。」的而且確,《路加福音》二十二章 51 節記載有人拿刀捍衛他的時候,耶穌竟然說:「算了,住手吧!」

      (2017 年受苦節晚會講章的節錄)

      上一篇
      佈道會後記
      下一篇
      55 周年之後──願景篇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