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認識我們 
    • 我們的故事
    • 我們的認信
    • 我們的團隊
    • 鴨浸主題曲
    • 鴨浸明信片
  • 參與我們 
    • 聚會時間
    • 講道信息
    • 文章分享
  • 網上連結 
    • 屬靈資源
    • 支持機構
  • 聯絡我們
  • …  
    • 最新消息
    • 認識我們 
      • 我們的故事
      • 我們的認信
      • 我們的團隊
      • 鴨浸主題曲
      • 鴨浸明信片
    • 參與我們 
      • 聚會時間
      • 講道信息
      • 文章分享
    • 網上連結 
      • 屬靈資源
      • 支持機構
    • 聯絡我們
  • 最新消息
  • 認識我們 
    • 我們的故事
    • 我們的認信
    • 我們的團隊
    • 鴨浸主題曲
    • 鴨浸明信片
  • 參與我們 
    • 聚會時間
    • 講道信息
    • 文章分享
  • 網上連結 
    • 屬靈資源
    • 支持機構
  • 聯絡我們
  • …  
    • 最新消息
    • 認識我們 
      • 我們的故事
      • 我們的認信
      • 我們的團隊
      • 鴨浸主題曲
      • 鴨浸明信片
    • 參與我們 
      • 聚會時間
      • 講道信息
      • 文章分享
    • 網上連結 
      • 屬靈資源
      • 支持機構
    • 聯絡我們

預苦期默想

區紹賢傳道

· 牧者分享

預苦期是基督教會年曆的一個節期,亦稱大齋期,英文寫作 Lent,意即春天。天主教會、東正教會稱四旬期(Quadragesima),意即四十天。整個節期從聖灰星期三(Ash Wednesday,或稱聖灰日/塗灰日)開始至復活節前一天止,一共四十天(不計六個主日)。天主教徒習慣以齋戒、施捨、克己及刻苦等方式補贖自己的罪惡,準備慶祝耶穌基督從死復活。至於新教徒則純粹紀念耶穌為救贖人類而承受苦難,盼望藉此體會祂的大愛與犧牲。

剛過去的星期三(2月7日)是今年的聖灰日。根據傳統,教會在當天舉行塗灰禮,由牧者用灰黑的炭燼在信徒額上畫十字架,作為深切懺悔罪過的記號,直至日落才抹掉。另外在預苦期內,教堂佈置的主要色調是紫色(象徵自我反省和悔改),到記念耶穌進耶路撒冷的棕枝主日改為紅色(表明基督的愛),及至受難節變成黑色(代表耶穌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最後復活節則是白色或金色(表達喜樂和盼望)。至於宣講的信息著重與「四十天」相關的經文,以及涉及人物的受苦、禁食、與上帝相遇的經歷,例如摩西在西奈山上四十晝夜面對上帝,領受律法;以利亞被耶洗別追殺,在曠野流浪四十晝夜後,到何烈山上與上帝相遇;耶穌在曠野禁食四十晝夜,受魔鬼試探。還有某些教會鼓勵信徒在此期間禁食,與基督一同克己受苦,經歷試煉和勝過試探,同時也藉親身操練,體會饑餓與貧乏者的痛苦,進而以實際的關懷幫助窮困和無助者。

對於上述習俗或規矩,不少福音派信徒嗤之以鼻,認為多此一舉,或流於形式主義。然而只要大家願意放下對古老禮儀的成見,嘗試花些時間及工夫去明白它們背後想達到的功能和透露的意義,自然便會看到另一番景象。事實上,倘若各位了解任何事物都存在形式、功能與意義三個層面,並且謹慎細致地清楚分辨它們,便能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誤會及爭辯,同時讓自己的信仰內涵得到擴充,日趨豐富。因此,就算不認同傳統教會這種對預苦期的設計進程,也請你在等待迎接受難節與復活節的期間,通過恆常的靈修操練,多默想敘述耶穌基督犧牲的經文(坊間其實有不少書籍或資料可作參考),深化自省,繼而悔改認罪,再懷著盼望預備心靈去慶祝祂的復活。

  • 附帶一提:教會定於4月15日崇拜後舉行崇拜事奉人員(包括主席、敬拜成員、司事等)工作坊,屆時將會引導大家再從形式、功能與意義三個層面去檢視如今的崇拜情況,盼望各位預留時間出席。

 

上一篇
靖西之行幾點感想
下一篇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教會傳統禮儀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