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二代」是指信主的夫婦所生的孩子。但這些「二代」會否像其父母對主耶穌有着同樣的信心?那便見仁見智了。
自我認識鴨浸以來,這裡返聚會、崇拜的人,有不少都與我一樣是「信二代」,都是自年幼便被父母帶回來。那時我們未懂得問:「為何每星期日也要返聚會?」
當漸漸成熟,懂得思考及發問時,我開始反思回來聚會的目的和意義。這裡與自己一起長大,差不多每星期也見面的人,究竟算不算是自己的朋友?主日學或團契導師們,常常說我們彼此是「弟兄姊妹」,大家要彼此相愛,甚至愛人如己。但這些每星期只見一次、每次最多兩小時的成長夥伴,又何以能與我有這麼親密的關係?即使我真的視他為「姊妹、弟兄」,對方也視我如此嗎?
至今,與我一起長大的人,大多已經不再出現這會堂了。他們正在哪裡呢?他們在做甚麼呢?為何他們要離開呢?
在天父的家中,有祂作我們的父,有何不好?雖然天父非能用肉眼看見;祂的聲音也非能用耳朵傾聽,但為何……為何我們在地上的父母會如此甘心樂意地去信靠祂?
其實,在我年輕的時候也未能感受到天父的同在。不過現在,我想,如果他朝我有下一代,我會自他年幼時便跟他說:「親,無錯我係你老豆(阿媽)。不過其實,我同你一樣,都有一位在天上面的爸爸。。。雖然我地宜家暫時未見到佢;好多時都唔能夠親耳聽到佢把聲,但係在我過去一直以來的日子裡面,我的而且確有聽過佢同我說話,感受過佢係真係同我一齊,到宜家都到。。。這個天上面的爸爸比你現在眼前的爸爸(媽媽)更勁、更好、更巴閉。即使有一日爸爸(媽媽)我令你失望,天上面的個位爸爸卻點都唔會令你失望。。。只要你願意讓佢與你一齊,你自然就會感受到祂與你同在了。」
可能我的下一代最後也不會信。但至少我是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讓他知道我是一位願意謙卑、承認天父的父母親。
日前與青少年部交流,得悉他們即將會在 8 月 7 日的主日下午舉行一個相片回顧活動。當中會邀請一些自 2000 年代之後,曾加入約瑟團、提摩太團和青少年團的人參與,即使這些人現在已沒有「返教會」。
聽到這消息,我內心興奮,但也為着他們舉辦這活動擔憂。因為對一些曾離開教會的人來說,回來是需要一份極大的勇氣和爭扎。可能在那天,只有零星的數位出現。
不過,我相信天父比我們更着緊。
願大家也一同為着現在和曾在鴨浸的少年人禱告,把他們交在主的恩手中。